昨天的政府工作報告描繪了下一步發展的新藍圖,其中科技創新領域的規劃格外引人關注。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加快構建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戰略科技力量,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力爭投入強度高于“十三五”時期實際。
2021年,要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深入謀劃推進“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推廣“揭榜掛帥”等機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增強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帶動作用。
當前階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發展的關鍵詞。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會受制于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中國汽車要強國應先“強芯”,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解決芯片問題,堅持自主創新和開放合作兩個不動搖。
在解決汽車行業缺“芯”問題上,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和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建議,支持主機廠在整車開發過程中與國內汽車芯片商及早開展汽車芯片定制化研發。
相比于汽車缺“芯”,工業軟件“卡脖子”現狀也不容忽視。工業軟件領域國外廠商利用長期的技術優勢已經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另外國內工業軟件生態鏈上的企業合作不夠緊密,難以形成系統化的應用能力和產業生態。
此外,種源產業“卡脖子”攻堅戰也吹響號角。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我國養豬業規模化程度遠低于國際水平,“豬芯片”是當前豬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解決“卡脖子”問題,有不少行業投入大、周期長,制造企業或意愿不強、或能力不足。針對這一點,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建議,充分激發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同時鼓勵龍頭企業扎實推進、穩步提升,不“急功近利”,不“拔苗助長”,不搞“面子工程”,確保我國智能制造健康有序發展。
十年磨一劍,相信我國在關鍵核心領域必定能實現重大突破,科技創新也定能全面開花。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11:22 | 降本增效與市場開拓并行 華英農業2... |
11:19 | 海康威視發布2024年ESG報告:以技... |
11:18 | 農發種業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5.63... |
11:12 | 九豐能源202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8.9... |
11:12 | 多元化布局推動業務持續發展 偉明... |
11:12 | 第五屆消博會落幕 規模創歷屆新高 |
09:57 | 業務戰略升級加速 千方科技2024年... |
09:57 |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政策... |
09:55 | 思特威:一季度凈利同比大增 進一... |
09:54 | 證監會修訂發布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 |
00:25 | 場景創新、技術賦能、生態協同 零... |
00:25 | 三一重工去年營收凈利雙增長 擬派...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